今天是:
Logo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动态
聚焦荆州大学城建设:科创赋能 聚势腾飞
信息来源:荆州市教育局 | 发布时间:2022-07-20 08:27

聚焦荆州大学城建设:科创赋能 聚势腾飞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湖北是科教大省,又是制造业重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主要目标是打造“三高地”、建设“两基地”。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市委书记吴锦提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制造强国高地,是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举,对于荆州,更是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必由之路。

科创赋能,聚势腾飞。当前,荆州大学城建设如火如荼。作为荆州市科教创新战略的重要参与者,荆州城发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荆州科技学院(筹)等有关单位负责人,无不在心中勾勒着一幅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壮阔蓝图。

聚人育产

一片科创人才孵化的沃土

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市委书记吴锦在接受湖北日报专访时表示,荆州市将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人才、先进制造业“三个高地”,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而今,这幅蓝图正徐徐展开,令人心驰神往。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荆州大学城的建设为在荆高校的资源统筹利用和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创造了条件,为人才引留搭建了良好平台,提供了坚实保障。”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杜国锋这样定义荆州大学城建设的意义。

在杜国锋看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适应党的历史任务要求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荆州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就必须要取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而高起点高质量抓好大学城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产学研用新高地,再辅以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政策支持,将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新动能。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别业舫表示,当前,全国、全省各地区的经济与布局结构调整已经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荆州唯有加速观念转变,确立奋起直追的信念,才能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迎头赶上。

“相对武汉而言,大学城的建设是荆州人才生成和整体劳力素质提升的重要措施。”别业舫表示,作为湖北高校第二城,荆州建设大学城肩负着带动周边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的使命,这不仅是省委、省政府对荆州的殷切期待,更是637万荆州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时代赋予荆州的重任。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沈莉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自成立以来,已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服务企业输送10万多名医药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了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甘如意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借大学城建设之势,学校升格为本科后,可以填补“宜荆荆恩”城市群无医学院校的空白,优化全省高等医学教育布局,与位于武汉城市圈的湖北中医药大学、“襄十随神”城市群内的湖北医药学院错位发展、互相补充,为区域内中医药事业及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城崛起

一场城南环境的美丽蜕变

荆州大学城是承载着城市能级提升、发展动能转换、科教资源创新、人居环境优化、民生福祉增进的超常规项目。

杜国锋相信,通过大学城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美化等将为广大师生及周边居民营造一片舒心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大力提升大学城形象及活力,打造人文与园林交融的文化新城。

“尤其是开展荆江大道、曲江路改造以及几所高校校区校园绿化美化活动,可形成连接古城景区和临江仙公园的人文景观带。”杜国锋满怀憧憬地说,大学城将推动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融合发展,成为不同学校校风、学风和文化的融合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田,对提升市民文化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别业舫持也同样观点。他说:“大学城街区、园区、校区、社区‘四区’融合,是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理想城市人居环境的需要,也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学城的建设,使荆州成为城市向南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创举。

“大学城建成后,该区域预计增加大学生1万人左右,此举将为大学城核心区域注入新的活力。”荆州城发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电从人居角度进行了展望:大学城科创园建设会推动城南基础设施升级——科学选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将提升大学城核心区域公共服务能力;路网联通、绿化带建设,将提升区域品质;拆、留、改、建,将更新城市理念,改善城市风貌。

别业舫说,从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来看,大学城建设将改变荆州高校“散而小”的现状,使高校设置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技能型职业院校合理设置、互动发展的高校布局结构,让荆州人民在教育布局结构改革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沈莉兵憧憬说,随着大学城聚势赋能,学校也会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得好”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以及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好地为荆州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真正体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科技赋能

一次创新决胜未来的腾飞

杜国锋认为,大学城建成后将为荆州市提升城市能级、聚集高端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加速推进学城、产城、创城融合。

杜国锋介绍,近期,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意见》,支持长江大学等四所高校打造高水平大学。长江创新港(湖北荆州)是长江大学打造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依托,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服务科创高地、三区融合示范、荆楚发展引擎。其建设将有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支撑荆州国家高新区建设,服务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示范区建设。长江科技创新港将努力探索出一条创造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培育、大众创业促进的“三创”融合新型教育模式和“双一流”建设新途径。

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杜国锋说,长江大学将用实际行动回报荆州厚爱,认真谋划、积极作为,围绕荆州市“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教创新“主引擎”、成果转化“策源地”、人才发展“蓄水池”、招商引资“连心桥”的作用,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提升荆州的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品位。

张电表示,大学城科创园是荆州大学城科创服务核的核心载体和荆州大学城核心区启动项目,作为“六大工程”的载体,规划占地面积48.7公顷,计划投资104亿元。项目将围绕石油石化装备特色优势产业、智慧健康前瞻布局产业,打造集“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商务办公、对外交流、配套服务”于一体的荆州大学城·科创智慧谷。

作为荆州科技学院(筹)的举办者之一,荆州城发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将进一步与长江大学加强合作,致力于学院学科建设优化升级,为荆州的产业发展输出更多人才,让人才有更多机会留在荆州就业、创业和置业,服务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健康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沈莉兵表示,学校升本后,借助大学城科创园建设,能够助力荆州充分挖掘中医药教育资源、产业资源,把荆州建设成为“健康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此外,依托该校牵头申报的“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中心”建设项目(入选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库”),打造中医及中药原料生产、深加工、营销的产业链,把荆州建成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的区域中心,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谈及借势蓄能,别业舫说,吴锦书记曾强调“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和区域性人才高地”。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作为科教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始终致力于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将锚定建设湖北省“双高”职业院校目标,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继续集中力量打造“美的产业学院”“店长学院”等一批优质资源共享、人才优势互补、科技协同创新、紧缺人才共育的合作典范。当前,学校计划将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创新中心——“照明工坊”,打造以“智慧照明”为特色的国内一流高水平专业群,为推动中国照明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质”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同时,持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学院将梳理“一核心四骨干”逻辑体系,即以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为骨干,形成专业群协同发展。专业群对接湖北省51020(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现代产业集群光芯屏端网产业链的发展,服务荆州市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设;深度对接全市4个千亿产业和4个过五百亿产业,打造特色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打印|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荆州市教育局 网站标识码:4210000039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联系电话:0716-4132878 POWERED BY JYJ.JINGZHOU.GOV.CN
鄂ICP备05004511-2号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14号 网站地图